【中国实用新型】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

无权-未缴年费 中国

申请号:
CN201820119596.0
专利权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授权公告日/公开日:
2018.09.07
专利有效期:
2018.01.24-2028.01.24
技术分类:
B62:无轨陆用车辆
转化方式:
转让
价值度指数:
52.0分
价格:
面议
2025 0

发布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人何老师

0519-88238869
302910554
13151263266
  • 专利信息&法律状态
  • 专利自评
  • 专利技术文档
  • 价值度指数
  • 发明人阵容

著录项

申请号
CN201820119596.0
申请日
20180124
公开/公告号
CN207826332U
公开/公告日
20180907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设计人
[翟慈鑫, 孙海波, 王中磊, 周春雷, 李帅, 朱浩]
主分类号
B62D5/04
IPC分类号
C12N 9/0008(2013.01) C12N 9/16
CPC分类号
C12N 9/0008(2013.01) C12N 9/16(2013.01)
分案申请地址
国省代码
江苏(32)
颁证日
G06T1/00
代理人
[高桂珍]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属于赛车配件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向轴,所述的转向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的转向轴贯穿壳体,所述的转向轴一端与方向盘的转向柱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齿轮组和伺服电机,所述的齿轮组连接在转向轴上并与转向轴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转轴与齿轮组连接并与齿轮组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上还连接有伺服驱动器,所述的伺服驱动器连接有PLC控制器,用以接收和执行PLC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工作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控制方便且精确,能够提高赛车转向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该转向限位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220104
法律状态 专利权的终止
法律状态信息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2D 5/04
专利号:ZL2018201195960
申请日:20180124
授权公告日:20180907
终止日期:20210124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180907
法律状态 授权
法律状态信息 授权
暂无数据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数量(6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1

1.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向轴(1),所述的转向轴(1)与壳体转动连接 且所述的转向轴(1)贯穿壳体,所述的转向轴(1)一端与方向盘的转向柱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齿轮组和伺服电机(7),所述的齿轮组连接在转向轴(1)上并与转向轴 (1)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7)的转轴与齿轮组连接并与齿轮组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 电机(7)上还连接有伺服驱动器,所述的伺服驱动器连接有PLC控制器,用以接收和执行PLC 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工作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包括大齿 轮(4)和与大齿轮(4)啮合传动的小齿轮(5),所述的大齿轮(4)固连在转向轴(1)上,所述的 伺服电机(7)的转轴与小齿轮(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齿轮(5)上固 连有限位轴(6),所述的伺服电机(7)的转轴通过联轴器(8)与限位轴(6)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 板(9),所述的伺服电机(7)通过安装板(9)固连在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 体包括上壳体(3)和下壳体(11),所述的上壳体(3)和下壳体(11)通过第三螺钉(15)进行连 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轴(1)通过 分别安装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1)上的第一滚珠轴承(2)和第二滚珠轴承(12)与壳体转 动连接。

1.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向轴(1),所述的转向轴(1)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的转向轴(1)贯穿壳体,所述的转向轴(1)一端与方向盘的转向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齿轮组和伺服电机(7),所述的齿轮组连接在转向轴(1)上并与转向轴(1)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7)的转轴与齿轮组连接并与齿轮组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7)上还连接有伺服驱动器,所述的伺服驱动器连接有PLC控制器,用以接收和执行PLC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工作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包括大齿轮(4)和与大齿轮(4)啮合传动的小齿轮(5),所述的大齿轮(4)固连在转向轴(1)上,所述的伺服电机(7)的转轴与小齿轮(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齿轮(5)上固连有限位轴(6),所述的伺服电机(7)的转轴通过联轴器(8)与限位轴(6)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板(9),所述的伺服电机(7)通过安装板(9)固连在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3)和下壳体(11),所述的上壳体(3)和下壳体(11)通过第三螺钉(15)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轴(1)通过分别安装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1)上的第一滚珠轴承(2)和第二滚珠轴承(12)与壳体转动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赛车发展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赛车的设计、制作等环节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赛车生产的各环节中,赛车设计是汽车设计、制作、装备、调试等技术工作的精华体现,目前国内赛车的设计制作都比较少,现有可利用零部件更少,许多零部件都靠设计者自行设计,由于赛车在性能、结构等方面都有别于轿车,故赛车设计往往更需要采用新结构,新机构。

在赛车的各部件中,赛车的转向部分至关重要,赛车转向部分的设计不仅关系到赛车的性能,而且关系到赛车手的安全。为了防止车轮转角过大而造成车轮与车身或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赛车一般会设置转向限位装置,该装置一般安装在控制臂上,通过直接阻挡转向节来限制车轮最大转角,当车轮达到极限转角时,限位螺栓与转向限位支架接触,达到限位的目的,但是,采用该种方式进行转向限位,使得转向机构频繁承受转向限位机构所传递的载荷,缩短了转向机构使用寿命低,常常需要维修或更换,同时,限位螺栓长时间与转向限位支架接触,两者会产生一定的位移,造成限位不精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赛车上的转向限位装置限位不精确且会降低转向装置使用寿命的不足,提供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该转向限位装置伺服电机和PLC控制器准确限制赛车车轮转动角度,控制方便且精确,且该转向限位装置使得控制臂不再承受由于车轮打死传递给它的载荷,改善了控制臂的受力情况,避免载荷通过控制臂传递给转向机构,提高了赛车转向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该转向限位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向轴,所述的转向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的转向轴贯穿壳体,所述的转向轴一端与方向盘的转向柱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齿轮组和伺服电机,所述的齿轮组连接在转向轴上并与转向轴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转轴与齿轮组连接并与齿轮组同步转动,所述的伺服电机上还连接有伺服驱动器,所述的伺服驱动器连接有PLC控制器,用以接收和执行PLC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工作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齿轮组包括大齿轮和与大齿轮啮合传动的小齿轮,所述的大齿轮固连在转向轴上,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转轴与小齿轮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小齿轮上固连有限位轴,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限位轴固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的伺服电机通过安装板固连在壳体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的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第三螺钉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向轴通过分别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该转向限位装置伺服电机和PLC控制器准确限制赛车车轮转动角度,转动方向盘时,方向盘带动转向轴和齿轮组转动,齿轮组即带动伺服电机的转轴同步转动,伺服电机即将转动的圈数及角度发送至伺服驱动器及PLC控制器,当伺服电机转动的正反圈数到达设置的极限值,PLC控制器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制动,从而实现赛车转向限位作用,该转向限位装置控制非常方便且控制非常精确。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该转向限位装置使得赛车的控制臂不再承受由于车轮打死传递给它的载荷,改善了控制臂的受力情况,避免载荷通过控制臂传递给转向机构,提高了赛车转向机构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的转向轴通过滚珠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连接方便可靠,且滚珠轴承可采用标准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该转向限位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占用空间小,不会干涉到赛车的其他部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转向轴;2、第一滚珠轴承;3、上壳体;4、大齿轮;5、小齿轮;6、限位轴;7、伺服电机;8、联轴器;9、安装板;10、第一螺钉;11、下壳体;12、第二滚珠轴承;13、固定板;14、第二螺钉;15、第三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向轴1,其中,转向轴1与壳体转动连接且转向轴1贯穿壳体,同时,转向轴1一端与方向盘的转向柱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壳体内设有齿轮组和伺服电机7,其中,齿轮组连接在转向轴1上并与转向轴1同步转动,伺服电机7的转轴与齿轮组连接并与齿轮组同步转动,与此同时,上述的伺服电机7上还连接有伺服驱动器,该服驱动器连接有PLC控制器,用以接收和执行PLC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工作信息反馈至PLC控制器。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的齿轮组包括大齿轮4和与大齿轮4啮合传动的小齿轮5,大齿轮4固连在转向轴1上,伺服电机7的转轴与小齿轮5连接,当转动方向盘时,方向盘即带动转向轴1转动,转向轴1即带动大齿轮4转动,大齿轮4带动小齿轮5转动,小齿轮5即可带动伺服电机7的转轴转动。更具体地,上述的小齿轮5上固连有限位轴6,上述的伺服电机7的转轴通过联轴器8与限位轴6固连,即小齿轮5先带动限位轴6转动,限位轴6再通过联轴器8带动伺服电机7的转轴转动,这样,任意尺寸的小齿轮5和伺服电机7的转轴均能够进行连接,连接两者时不受尺寸等因素的影响,非常方便。使用该转向限位装置时,首先在PLC控制器中设置两个极限值,分别为伺服电机7转轴正转圈数的极限值和伺服电机7转轴反转圈数的极限值(本实施例中的PLC控制器即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当方向盘转动带动伺服电机7的转轴转动时,伺服电机7将其转轴转动的圈数及角度发送至伺服驱动器,并通过伺服驱动器将数据发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即比对接收到的数据和事先设置好的极限值的数据,当伺服电机7转轴转动的圈数到达设置的极限值时,PLC控制器即通过伺服驱动器对伺服电机7进行制动,使伺服电机7的转轴停止转动,伺服电机7的转轴不能够转动,则大齿轮4和小齿轮5就不能够再发生转动,那么转向轴1也就无法再继续转动,从而实现了对赛车转向的限位作用。该转向限位装置控制非常方便,且控制非常精确,同时,该转向限位装置使得赛车的控制臂不再承受由于车轮打死传递给它的载荷,改善了控制臂的受力情况,避免载荷通过控制臂传递给转向机构,提高了赛车转向机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接续图1所示,上述的伺服电机7通过安装板9固连在壳体上,该安装板9通过第一螺钉10固连在壳体的内侧壁上,上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板9,上述的伺服电机7即安装在该安装板9上。同时,上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3和下壳体11,上壳体3和下壳体11通过第三螺钉15进行连接,上述的安装板9固连在下壳体11的内侧壁上,上壳体3和下壳体11连接后,两者内部形成一个容纳腔,上述的伺服电机7等部件即放置在该容纳腔内。另外,为了方便转向轴1的转动,上述的转向轴1通过分别安装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1上的第一滚珠轴承2和第二滚珠轴承12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滚珠轴承2安装在上壳体3顶部的口部处,第二滚珠轴承12安装在下壳体11底部的口部处,转向轴1安装在第一滚珠轴承2和第二滚珠轴承12的内圈中,该种连接结构连接方便可靠,且滚珠轴承可采用标准件,降低了生产成本。该转向限位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占用空间小,不会干涉到赛车的其他部件,实用性强。另外,本实施例还设有固定板13,该固定板13与赛车机架通过焊接固定,上述的壳体通过固定板13固定在赛车车架上,优选地,壳体通过第二螺钉14与固定板1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赛车转向限位装置,控制方便且精确,且提高了赛车转向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该转向限位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价值度评估

技术价值

经济价值

法律价值

0 0 0

52.0

0 50 75 100
0~50 50~75 75~100 价值较低 中等价值 价值较高

专利价值度是通过科学的评估模

型对专利价值进行量化的结果,

基于专利大数据针对专利总体特

征指标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

待评估专利进行高效、智能化的

分析,从技术、经济和法律价值

三个层面构建专利价值评估体

系,可以有效提升专利价值评估

的质量和效率。

总评:52.0


该专利价值中等 (仅供参考)

        该专利的技术、经济、法律价值经系统自动评估后的总评得分处于平均水平,可以重点研究利用其技术价值,根据法律价值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使用借鉴方式。
        本专利文献中包含【1 个实施例】、【2 个技术分类】,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上述指标的数值越大可以反映出所述专利的技术保护及应用范围越广。 【专利权的维持时间4 年】专利权的维持时间越长,其价值对于权利人而言越高。

技术价值    29.0

该指标主要从专利申请的著录信息、法律事件等内容中挖掘其技术价值,专利类型、独立权利要求数量、无效请求次数等内容均可反映出专利的技术性价值。 技术创新是专利申请的核心,若您需要进行技术借鉴或寻找可合作的项目,推荐您重点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授权周期(发明)

7 个月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

1 个

从属权利要求数量

5 个

说明书页数

3 页

实施例个数

1 个

发明人数量

6 个

被引用次数

0 次

引用文献数量

0 个

优先权个数

0 个

技术分类数量

2 个

无效请求次数

0 个

分案子案个数

0 个

同族专利数

0 个

专利获奖情况

保密专利的解密

经济价值    7.0

该指标主要指示了专利技术在商品化、产业化及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预期利益。 专利技术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专利技术的许可、转让、质押次数等指标均是其经济价值的表征。 因此,若您希望找到行业内的运用广泛的热点专利技术及侵权诉讼中的涉案专利,推荐您重点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申请人数量

1

申请人类型

院校

许可备案

0 次

权利质押

0 次

权利转移

0 个

海关备案

法律价值    16.0

该指标主要从专利权的稳定性角度评议其价值。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但其在法律保护的期间和范围内才有效。 专利权的存续时间、当前的法律状态可反映出其法律价值。故而,若您准备找寻权属稳定且专利权人非常重视的专利技术,推荐您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存活期/维持时间

4

法律状态

无权-未缴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