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无权-未缴年费 中国

授权公告日/公开日:
2020.03.03
专利有效期:
2019.09.03-2029.09.03
技术分类:
H01:基本电气元件
转化方式:
转让
价值度指数:
57.0分
价格:
¥10705.00
744 0

发布人

东莞铭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联系人赖颖珊

+8613559778745
453560128@qq.com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
  • 专利信息&法律状态
  • 专利自评
  • 专利技术文档
  • 价值度指数
  • 发明人阵容

著录项

申请号
CN201921470131.0
申请日
20190903
公开/公告号
CN210123807U
公开/公告日
20200303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
[李志深]
主分类号
H01R13/02
IPC分类号
C12N 9/0008(2013.01) C12N 9/16
CPC分类号
C12N 9/0008(2013.01) C12N 9/16(2013.01)
分案申请地址
国省代码
广东(44)
颁证日
G06T1/00
代理人
[王秋月]

摘要

本申请涉及线缆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及连接器,连接端子组件包括:母端本体、锁止件和公端本体,锁止件设置于母端本体上锁止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锁止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解锁部;公端本体设置有第二锁紧部;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适配连接,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操作解锁部能够使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端子组件的第二锁紧部能够与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确保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之间连接的牢靠程度,避免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意外断接,并且仅需要操作解锁部,即可使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相互解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230915
法律状态 专利权的终止
法律状态信息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 13/02
专利号:ZL2019214701310
申请日:20190903
授权公告日:20200303
终止日期: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200911
法律状态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法律状态信息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R 13/02
专利号:ZL2019214701310
登记生效日:2020082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东莞铭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庙边王沙迳村中九路
变更后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庙边王石岗路22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200303
法律状态 授权
法律状态信息 授权
事务数据公告日 20200911
事务数据类型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转让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R 13/02
专利号:ZL2019214701310
登记生效日:2020082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东莞铭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庙边王沙迳村中九路
变更后权利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庙边王石岗路22号
暂无数据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数量(10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2

1.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端本体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母端本体上,所述锁止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解锁部;

公端本体,所述公端本体设置有第二锁紧部;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与所述母端本体适配连接,使得在所述公端本体与所述母端本体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

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能够操作所述解锁部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为设置在所述锁止件上的凸起;所述第二锁紧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用于与所述凸起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

枢转部,抵接于所述母端本体的内壁,

支撑部,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对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时,外力作用于所述解锁部,使得所述锁止件以所述枢转部为枢转中心旋转,使得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设置在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解锁部的一端并与所述母端本体的第一内壁面相抵接,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按压所述解锁部并拉动所述母端本体或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使所述卡孔与所述凸起相互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解锁部的一端并与所述母端本体的第二内壁面相抵接,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上提所述枢转部并拉动所述母端本体或拉动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使所述卡孔与所述凸起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壁面上设置有抵接部,在所述公端本体插接至所述母端本体内部时,所述抵接部抵压所述第二锁紧部,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止件形成有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滑移部,所述滑移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滑移部的相对另一端与所述解锁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导向部,用于在所述母端本体插接所述公端本体时,对所述第二锁紧部进行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的与用于插接所述公端本体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设置有线夹,所述线夹用于固定线缆。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

1.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端本体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母端本体上,所述锁止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解锁部; 公端本体,所述公端本体设置有第二锁紧部;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与所述母端本体适配连接,使得在所述公端本体与所述母端本体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 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能够操作所述解锁部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为设置在所述锁止件上的凸起;所述第二锁紧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用于与所述凸起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 枢转部,抵接于所述母端本体的内壁, 支撑部,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对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时,外力作用于所述解锁部,使得所述锁止件以所述枢转部为枢转中心旋转,使得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设置在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解锁部的一端并与所述母端本体的第一内壁面相抵接,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按压所述解锁部并拉动所述母端本体或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使所述卡孔与所述凸起相互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解锁部的一端并与所述母端本体的第二内壁面相抵接,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上提所述枢转部并拉动所述母端本体或拉动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使所述卡孔与所述凸起相互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止件形成有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滑移部,所述滑移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滑移部的相对另一端与所述解锁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壁面上设置有抵接部,在所述公端本体插接至所述母端本体内部时,所述抵接部抵压所述第二锁紧部,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导向部,用于在所述母端本体插接所述公端本体时,对所述第二锁紧部进行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的与用于插接所述公端本体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设置有线夹,所述线夹用于固定线缆。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线缆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汽车、工业设备、城市轨道、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在一些电信和数据通信/网络连接设备中的AC/DC电源线缆连接器的传统铆线端子,大多采用在其中一个端子上设置插接引脚,另一个端子上设置于插接引脚适配的插接孔,插入及拔出均需较大的难度,尤其当基站机箱密密麻麻布线,并且在狭小的空间时,电信人员接插线极其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及连接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器的端子之间插拔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包括:

母端本体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母端本体上所述锁止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解锁部;

公端本体,所述公端本体设置有第二锁紧部;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与所述母端本体适配连接,使得在所述公端本体与所述母端本体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

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能够操作所述解锁部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部为设置在所述锁止件上的凸起;所述第二锁紧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用于与所述凸起相适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包括:

枢转部,抵接于所述母端本体的内壁,

支撑部,所述凸起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对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时,外力作用于所述解锁部,使得所述锁止件以所述枢转部为枢转中心旋转,使得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解除锁紧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枢转部设置在所述锁止件远离所述解锁部的一端并与所述母端本体的第一内壁面相抵接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按压所述解锁部并拉动所述母端本体或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使所述卡孔与所述凸起相互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枢转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解锁部的一端并靠近所述母端本体的第二内壁面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上提所述枢转部并拉动所述母端本体或拉动所述公端本体能够使所述卡孔与所述凸起相互分离。

所述滑移段远离所述弯折段的一端部朝向远离所述滑移段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母端本体的外部并形成按压段,按压所述按压段时,所述滑移段在所述母端本体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用于解锁所述凸起和所述卡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止件的滑移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滑移部的一端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滑移部的相对另一端与所述解锁部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壁面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公端本体插接至所述母端本体内部时,所述抵接部抵压所述第二锁紧部,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锁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母端本体插接所述公端本体时,对所述第二锁紧部进行导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靠近所述按压段的一端尾部设置有线夹,所述线夹用于固定线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因而,具有该连接端子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端子组件,包括:母端本体、锁止件和公端本体,锁止件设置于母端本体上,且锁止件的一端的端部形成第一锁紧部,锁止件的相对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解锁部,公端本体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并且将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进行适配连接时,第二锁紧部能够与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使母端本体与公端本体相互连接牢靠,以完成电路或者信号传输;在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通过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相互锁紧连接的状态下,需要将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相互分离时,通过操作解锁部即可轻松使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解除解锁状态,同时轻拉母端本体或公端本体,即可使母端本体与公端本体相互分离。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端子组件将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相互连接的同时,第二锁紧部能够与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确保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之间连接的牢靠程度,有效避免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意外断接,无法正常完成信号传输,并且仅需要操作解锁部,实际上单手操作解锁部即可使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相互解锁,进而能够使公端本体与母端本体相互分离,即便在狭小空间内或者布线密集的条件下,仍能够轻松对公端本体和母端本体进行连接或拔取,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因而,通过本连接端子组件能够轻松对公端本体和母端本体进行稳固连接或拔取,即便在狭小空间内或者布线密集环境下仍能够轻松操作,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母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母端本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公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母端本体,101-第一内壁面,102-第二内壁面,103-第三内壁面,104-第四内壁面,105-限位槽,106-抵接部,107-导向部,108-线夹,2-公端本体,201-第二锁紧部,202-卡孔,3-锁止件,301-第一锁紧部,302-解锁部,303-枢转部,304-支撑部,305-滑移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组件,包括:母端本体1和锁止件3,锁止件3设置于母端本体1上,锁止件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部301,锁止件3的另一端设置有解锁部302;公端本体2,公端本体2设置有第二锁紧部201;公端本体2能够与母端本体1适配连接,使得在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相互连接时,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相互锁紧;在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相互锁紧的状态下,能够操作解锁部302使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解除锁紧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端子组件,包括:母端本体1、锁止件3和公端本体2,锁止件3设置于母端本体1上,且锁止件3的一端的端部形成第一锁紧部301,锁止件3的相对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解锁部302,公端本体2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201,并且将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进行适配连接时,第二锁紧部201能够与第一锁紧部301相互锁紧,使母端本体1与公端本体2相互连接牢靠,以完成电路或者信号传输;在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通过第一锁紧部301和第二锁紧部201相互锁紧连接的状态下,需要将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相互分离时,通过操作解锁部302即可轻松使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解除解锁状态,同时轻拉母端本体1或公端本体2,即可使母端本体1与公端本体2相互分离。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端子组件将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相互连接的同时,第二锁紧部201能够与第一锁紧部301相互锁紧,确保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之间连接的牢靠程度,有效避免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意外断接,无法正常完成信号传输,并且仅需要操作解锁部302,实际上单手操作解锁部302即可使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相互解锁,进而能够使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相互分离,即便在狭小空间内或者布线密集的条件下,仍能够轻松对公端本体2和母端本体1进行连接或拔取,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其中,可选地,母端本体1与锁止件3为一体式结构,能够提高母端本体1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锁紧部301为设置在锁止件3上的凸起;第二锁紧部201开设有卡孔202,卡孔202用于与凸起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锁紧部201可以为片状结构,当然,不仅限于此,使得第二锁紧部201能够插接于母端本体1的内部,进而使公端本体2能够与母端本体1相互插接,并且在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相互插接时,第一锁紧部301即锁止件3上的凸起刚好能够卡设于第二锁紧部201上的开孔内,使第一锁紧部301与第二锁紧部201相互锁紧,确保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之间插接的牢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锁止件3包括:枢转部303,抵接于母端本体1的内壁;支撑部304,凸起形成在支撑部304上;在对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解除锁紧时,外力作用于解锁部302,使得锁止件3以枢转部303为枢转中心旋转,使得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解除锁紧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枢转部303与支撑部304相连接,当对解锁部302施加外力时,锁止件3能够以枢转部303为枢转中心带动支撑部304以及在支撑部304上形成的凸起进行旋转,而第一锁紧部301以及第一锁紧部301上的卡孔202的位置不变,使得凸起能够从卡孔202中脱离,使第一锁紧部301与第二锁紧部201解除锁紧,与此同时,轻轻拉动公端本体2或母端本体1即可轻松地使公端本体2和母端本体1相互分离,操作十分简单,尤其是在公端本体2固定设置,解锁过程中操作解锁部302并拉动母端本体1的使用情况下,单手即可操作,不仅满足一般适用场景,在狭小空间内、布线密集的情况下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枢转部303设置在锁止件3远离解锁部302的一端并与母端本体1的第一内壁面101相抵接,在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相互锁紧的状态下,按压解锁部302并拉动母端本体1或公端本体2能够使卡孔202与凸起相互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即锁止件3远离解锁部302的一端向平行于支撑部304的方向回折,并与母端本体1的第一内壁面101相连接,使得锁止件3的枢转部303、支撑部304均位于母端本体1的内部,进而使得第一锁紧部301能够与插入母端本体1内的第二锁紧部201相互锁紧,按压解锁部302时,枢转部303朝向解锁部302沿顺时针方向小幅度偏转一定角度,同时使得支撑部304的相对位置下降,进而使得支撑部304上形成的凸起能够脱离第二锁紧部201上的卡孔202,以使第一锁紧部301与第二锁紧部201解锁。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解锁部302的一端与支撑部304远离枢转部303的一端相连接并延伸至母端本体1以外,便于人手按压解锁部302。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锁止件3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弹片支撑,使得仅施加较小的力即可使枢转部303进行转动,当然,不仅限于此。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枢转部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具体地,枢转部可以设置在支撑部靠近解锁部的一端并与母端本体的第二内壁面相抵接,在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相互锁紧的状态下,上提枢转部并拉动母端本体或拉动公端本体能够使卡孔与凸起相互分离。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内壁面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内壁面为同一壁面。

在该实施例中,上提解锁部时,枢转部随解锁部上移至与母端本体的第二内壁面相抵接,使枢转部受力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或者具有沿逆时针转动的运动趋势,进而枢转部能够拉动支撑部靠近枢转部的一端高于支撑部的相对另一端,使支撑部上的凸起脱离第二锁紧部上的卡孔,使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相互解锁。(图中未示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母端本体1上开设有限位槽105,锁止件3的滑移部305限位于限位槽105内,滑移部305的一端支撑部304相连接,滑移部305的相对另一端与解锁部30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滑移部305设置在支撑部304与解锁部302之间,当操作解锁部302时,滑移部305能够在母端本体1的限位槽105内相对限位槽105移动,限位槽105为滑移部305提供移动空间,进而能够保证枢转部303在转动过程中支撑部304具有足够的移动幅度,确保支撑部304上的凸起能够与第二锁紧部201上的卡孔202脱离。

其中,需要说明是,按压解锁部302以解锁第一锁紧部301和第二锁紧部201的情况下,限位槽105贯穿母端本体1的第一内壁面101;上提解锁部302以解锁第一锁紧部301和第二锁紧部201的情况下,限位槽105贯穿母端本体1的第二内壁面102。

其中,可选地,枢转部303、滑移部305以及解锁部30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锁止件3整体具有较强的强度,能够成较大的形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内壁面102上设置有抵接部106,公端本体2插接至母端本体1内部时,抵接部106抵压第二锁紧部201,使第二锁紧部201与第一锁紧部301锁紧。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二锁紧部201插入母端本体1内后,抵接部106刚好能够抵压住第二锁紧部201的表面并避让开第二锁紧部201上设置的卡孔202,抵接部106持续对第二锁紧部201施加垂直于第二锁紧部201的力时第二锁紧部201与锁止件3的支撑部304压紧,确保公端本体2与母端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其中,可选地,母端本体1的表面沿中心缝隙向母端本体1的内部弯折形成一组平行相对设置的抵接部106,并同时在该表面形成贯穿该表面的凹槽,既满足对第二锁紧部201的抵压作用,还可将凹槽作为上提解锁部302以解锁公端本体2和母端本体1时的限位槽105,并且还能够减轻母端本体1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母端本体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导向部107,用于对母端本体1插接公端本体2时,对第二锁紧部201进行导向。

在该实施例中,较佳地,如图2所示,导向部10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导向部107设置在母端本体1的第一内壁面101与第三内壁面103的交界处,另一个导向部107设置在母端本体1的第一内壁面101和第四内壁面104的交界处,当第二锁紧部201插入母端本体1时,第二锁紧部201的一个侧边与其中一个导向部107相接触,第二锁紧部201的相对另一个侧边与另一个导向部107相接触,两个导向部107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锁紧部201的一侧表面相贴合,第二锁紧部201的相对另一侧表面由抵接部106进行抵压,使得对第二锁紧部201在插入母端本体1的过程多角度多平面的进行导向及定位,使得第二锁紧部201能够插入母端本体1内并位于母端本体1内的中央位置,确保在上述情况下第一锁紧部301能够与第二锁紧部201锁紧。

其中,可选地,导向部107为母端本体1的外壳的对应位置向母端本体1的内部凹陷形成的,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母端本体1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母端本体1靠近按压段的一端尾部设置有线夹108,线夹108用于固定线缆。

在该实施例中,当线缆连接完成后,将线夹108压倒扣合,对线缆进行固定,起到束线作用,避免线缆脱落或者相互缠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端子组件,因而,具有该连接端子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价值度评估

技术价值

经济价值

法律价值

0 0 0

57.0

0 50 75 100
0~50 50~75 75~100 价值较低 中等价值 价值较高

专利价值度是通过科学的评估模

型对专利价值进行量化的结果,

基于专利大数据针对专利总体特

征指标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

待评估专利进行高效、智能化的

分析,从技术、经济和法律价值

三个层面构建专利价值评估体

系,可以有效提升专利价值评估

的质量和效率。

总评:57.0


该专利价值中等 (仅供参考)

        该专利的技术、经济、法律价值经系统自动评估后的总评得分处于平均水平,可以重点研究利用其技术价值,根据法律价值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使用借鉴方式。
        本专利文献中包含【1 个实施例】、【4 个技术分类】,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上述指标的数值越大可以反映出所述专利的技术保护及应用范围越广。 【专利权的维持时间4 年】专利权的维持时间越长,其价值对于权利人而言越高。 尤其重要是,该专利 【权利转移1 次】、 都从侧面反应出该专利的技术、经济和法律价值。

技术价值    31.0

该指标主要从专利申请的著录信息、法律事件等内容中挖掘其技术价值,专利类型、独立权利要求数量、无效请求次数等内容均可反映出专利的技术性价值。 技术创新是专利申请的核心,若您需要进行技术借鉴或寻找可合作的项目,推荐您重点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授权周期(发明)

6 个月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

2 个

从属权利要求数量

8 个

说明书页数

6 页

实施例个数

1 个

发明人数量

1 个

被引用次数

0 次

引用文献数量

0 个

优先权个数

0 个

技术分类数量

4 个

无效请求次数

0 个

分案子案个数

0 个

同族专利数

0 个

专利获奖情况

保密专利的解密

经济价值    10.0

该指标主要指示了专利技术在商品化、产业化及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预期利益。 专利技术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专利技术的许可、转让、质押次数等指标均是其经济价值的表征。 因此,若您希望找到行业内的运用广泛的热点专利技术及侵权诉讼中的涉案专利,推荐您重点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申请人数量

1

申请人类型

企业

许可备案

0 次

权利质押

0 次

权利转移

1 个

海关备案

法律价值    16.0

该指标主要从专利权的稳定性角度评议其价值。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但其在法律保护的期间和范围内才有效。 专利权的存续时间、当前的法律状态可反映出其法律价值。故而,若您准备找寻权属稳定且专利权人非常重视的专利技术,推荐您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存活期/维持时间

4

法律状态

无权-未缴年费